Aga 🇳🇿

Hello, Melbourne: 与一个相同的城市的迥然不同的重逢

等待2019

霜落远岚:



       一切始于冲动。这是个令人感到惶恐却又不得不坦然接受的事实。


       当我在学院主页看到这个寒假交换项目的通知时,第一个涌入我脑海的想法是:天,也许有生之年我真的可以去现场看一次大满贯了。


       我知道,为了去一个以前就去过的城市看上几场网球赛而填写一大堆申请表、上传一系列文件、参加面试、准备材料,然后再坐12个小时的飞机,去南半球过上两个星期,这听起来不亚于精神失常。但我愿意承认自己的疯狂,甚至为之窃喜;更重要的是,我丝毫不为自己的这个“一时冲动”感到后悔(说实在的,这很难得,毕竟一个普通人的人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耗费在冲动-后悔-无可奈何的循环之中),而且这里面的原因绝不仅限于网球。


       在这场墨尔本之行结束的半个多月后,我发现自己享受、并且怀念这场旅程带来的(几乎)全部,包括写作personal statement时的抓耳挠腮,包括等待面试时的寒冷(那天下了雪,而我只能在室外等待)以及面试中的紧张(我那天的面试表现很糟,以我的标准来看,基本上就是语无伦次),包括准备一大堆签证材料时的烦躁,包括飞机旅途中的各种不适,包括上课遇到听不懂的内容时的沮丧,包括找不到看比赛的同伴时的焦虑,包括一边坐小火车一边盯着比分板然后眼睁睁看着喜欢的球员惜败的心碎。是的,即便是这些难熬的瞬间,我都宁愿再经历一遍,然后甘之如饴。


 



       我们喜欢为每一件事情寻找意义。旅行这种显然不琐碎的事,当然不例外。


       在我看来,旅行其实是一个矛盾体。无论你是坐着旅行团的大巴车在异乡的土地上草草掠过、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还是真的用双脚、双手亲吻某一个陌生角落的砖石,旅行都是矛盾的。一方面,你用人生中的一段时间体验一个新奇的世界;另一方面,你还是你,仍然是那个在故国成长、拥有和同胞一样的价值体系、说着自己的母语的人。以前我总是奇怪,为什么在旅行之中,在异国他乡,我却偏偏更多地在思考自己的生活,在比照自己的祖国(或城市),在印证或者调整原有的偏见——这个“旅行矛盾论”,是我能想出的最合理的解释,大概只有在跳出日常生活轨迹的时候,我们才能更鲜明、更清晰地反观自己。


        我喜欢墨尔本。那样蓝的天,那样白的云,只需抬首,便可观赏一幅风景画。大街小巷似乎永远透着一种平静和从容,尽管当地人会说这里是全澳最拥挤最繁华的城市之一。19世纪的建筑和21世纪的建筑比邻而立,尖锐地对比着,却又和睦地融合着。城市中心区完全可以用“小巧”来形容,手持一张地图,便仿佛可以自信地畅游每一个城里的景点——事实上,我们还真的从住处徒步走到了博物馆和动物园(后者其实真的有点远)。


       我毫不吝啬地说,墨尔本的博物馆、动物园、美术馆和水族馆都令我深感惊艳。你能想象在一个博物馆里有一片活生生的热带雨林吗?直到我真的踏进那片雨林,我都还在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在游览、惊叹和感动之中,我发现墨尔本的这些科学文化场馆有几个非常可贵的共同点,而这些特点也许恰恰是我们国家的类似场所尚且欠缺的。博物馆和水族馆的陈列与展示都有极强的互动感,让游客(特别是小孩子)随时随地能够参与其中,在游戏、立体电影、绘画等等活动里成为整个展览的有机成分;美术馆的文字说明既有为成人准备的比较专业的版本,也有为小朋友写的通俗易懂的描述以及特别提出的思考题,就连纪念品商店里都有大量适合儿童阅读的艺术类读物;动物园几乎就是个微缩版的野外生态园,人们穿梭在草地、丛林、山洞、水域之中,各类动物则在适合它们的环境里生活、徜徉,而不是笼子里的陈列品。我想,一个在这样的博物馆、水族馆、美术馆和动物园的陪伴下度过童年和青少年的孩子,很容易体会到科学的奇妙、海洋的美丽、艺术的深刻和自然的博大,也很容易领悟到人类的天才与渺小、懂得理性思考和尊重生命。或许这样讲有些夸张,但我在这个城市的科学文化场所里体会到了友善、包容和爱,我不仅为硕大的蓝鲸骨架、飘浮的草泥马气球、聪慧灵动的海豹而倾心,更为其中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情结所感动。


       我对墨尔本大学的感情其实有点复杂。我当然很喜欢这座成立于19世纪中叶的高等学府,惊讶于它对古老建筑面貌的保存与尊重,以及它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科研设备,并且也在关于生物信息学、气象学和地球能量系统等话题的讲座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化学实验室中亲手做出两个小号的太阳能电池(而且测试性能不错)也让我很有成就感——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在那片不小的校园中来来回回走了差不多二十遍,却从来没有把墨大的地形搞清楚,每次都是晕头转向(然而我真的不是路痴)。在两个星期的交流学习中,我也认识了不少老师和同学,比如全程负责我们吃住玩的Sarah老师,还有跟我们一起上课的Kimberley和Katherine,以及一位特别值得一提的大叔,Kevin。Kevin是我们所住的University College的食堂大厨,头发花白,个子不算很高,面庞微红,平时总是笑眯眯的,还会超级主动地跟我们开各种玩笑,总之就是一个让你不好意思不开心的好大叔。临别的时候我们一起跟他合了影,后来我又专门跑回食堂送了他一个小礼物,没想到Kevin极其感动,险些落下泪来。那一刻我颇受触动,但不是因为离别的伤感,而是因为一点别的东西——从小到大,我似乎习惯了离别,习惯了和相处一阵子的人分开然后互相淡忘,习惯了熟人变成陌路,习惯了友谊随时间消散,所以渐渐对“再见”这种事不报什么期望,也对“永别”有些漠然——但是那一刻我突然想到,Kevin大叔曾经迎来过无数学生、也送走过无数,和来自整个地球的各种面孔开过玩笑,然后在短短几天(有时也会是几年)后跟这些面孔告别,从此天各一方永不相见,然而他还是会在与一个和他聊天不过几百字的姑娘告别时流泪,这得是多么丰富的情感和多么柔软的内心。或许“人”是让我对墨尔本大学感情复杂的最重要原因吧,我常对各种各样的人好奇,又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有时甚至是恐慌),渴望被喜爱又害怕被簇拥,热衷于倾诉又不愿袒露内心;在地球的另一侧,在一个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的国家,这种复杂的感受便更为强烈。不过,这本来就是这场交换之行的一部分,五味杂陈,却也更耐咀嚼。


 



       这不是我第一次澳洲之行。


       七年前我也同样踏上过这片土地。跟团游,两周,N个城市。那次旅行,印象最深的是布里斯班的海滩、悉尼的阳光和新西兰毛利人的独特文化;那一次,墨尔本在我脑海中的唯一印记,就是城郊有一片黄色的荒草,以及导游随手一指“右边就是澳网”时不经意的一瞥(那会儿我完全不是什么网球迷,勉强听说过李娜,但也仅此而已)。


       但是经此一行,墨尔本对我来说有了全然不同的意义。那些我用双脚一遍遍走过的街道,那些我乘坐往返的一趟趟电车,那些我用双眼一栋栋掠过的楼宇,都那样鲜活生动。我知道对有些人(至少是曾经的我)来说,旅行像打卡一样,去过的地方做个标记,仿佛征服了的领地,轻易不会说再去——但也正是这次“故地重游”,让这个被人昵称为“猫本”的城市,不再是我记忆中模糊的符号,而是真真切切地与我发生了岁月的联系。从今以后,墨尔本于我来说,不会只是一个旅游目的地,而更是一段日子、一段生活。倘若有机会跨越千山万水与之重逢,甚至在这个城市定居,我将甚感欣喜。


 



       既然在一开头就坦承了来到墨尔本的最初目标,那么接下来总要谈谈澳网。


       墨尔本是个不大的城市。我们住在城市东北面,墨尔本公园在城市东南,然而从墨尔本大学到罗德拉沃尔球场,只有短短的四公里。也就是说,如果不怕迷路的话,哪怕用脚也能走得过去——当然,我没有真的用脚走过,但那条电车路线、以及那条沿着Yarra River步行穿越Australian Open Festival到达墨尔本公园的路,我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直到现在依然烂熟于心。


       不只一个人要我形容墨尔本公园是什么样子,每当遇到这个问题我都会语塞。墨尔本公园其实就是个有很多片网球场的公园而已,但是Melbourne Park的真正内涵远远超出它的物理实体本身。对我来说,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情感共同体,这里上演的一切,其核心无非是一枚飞来飞去的小黄球,但却囊括了太多喜和悲、太多苦与乐、太多满足和失望、太多偶然与必然,这里每时每刻都会有人梦想成真,也每时每刻都会有人黯然离场,这里发生的故事好似一场可控的核爆炸,裹挟其中的人忘乎所以,置身事外的人无动于衷。我真的没有办法用确切的文字去描述我能体会到的东西,我可以用两千字论述澳洲网球公开赛为什么是当之无愧的Happy Slam——作为一个对中网的赛事组织深感忧虑的北京人,我在后面会说上几条——但是对于我第一次走进墨尔本公园时的瞬间惘然、坐在9号场边呆呆地看Jamie和Bruno训练时的流泪的冲动,我却一点解释也写不出来。


       在墨尔本公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过得很用心、很用力,因为我不知道那一天是不是最后一天、那一刻是不是最后一刻。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激那时自己的心境:在无限的珍惜和失去的惶恐之中,我获得了一些极其可贵的、用100%的精力投入的人生片段。


 


       周四的时候,我成功拐带了6个同团的小伙伴一同前去观赛。我们先去看了瓦林卡和斯捷潘内克的比赛(那也是我唯一一次进入海信球场),不出意外地,瓦林卡三盘取胜,但现场的真实战况远比比分板显示出的样子纠结,尤其是最后几局。那场比赛结束后,我们转移到露天外场区,正好赶上Marc和Feli的双打比赛。见到活生生的洛美人,我还是有那么点兴奋,以至于比赛后拿着刚买的考拉玩偶跑去找Marc要签名(我知道这完全不合逻辑,不过看在橙子的份儿上,我对Marc还是多了些偏爱),还脑子一热跟他说了句“It’s time for you to win a Grand Slam”,得到的回应是一个被逗到了的傻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场比赛进行的同时,3号球场里也在进行着一场男单五盘大战,最终的结果是澳大利亚的John Millman险胜——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时刻,远处3号场的方向突然迸发出一阵猛烈的欢呼,我旁边的一位摄影师大叔掏出手机看了一秒,然后激动地偷偷挥舞拳头……那位大叔“擅离职守”庆祝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倘若有人把这个场景拍下,想必也是个特别经典的镜头。


       (中间省略数千字流水账)


       关于澳网的故事,我想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三天三夜,但是那些我已经写下的内容或许早已足够(我严重怀疑会有人耐心或者无聊到把这些东西全部看完)。墨尔本公园的美既是外在的,也是、或者更是内在的,它的魅力让网球迷将之视为天堂,也让普通人为之动心——说到这一点,我要感谢那些和我一起去看球的团内小伙伴们,也许在这趟旅程之前他们连网球的规则都不甚了解,但我从他们的投入、满足和快乐中更强烈地体会到了网球运动的吸引力。


       第二周周二之后的日子里,尽管我没有再亲临现场,但我几乎是抓住了每一个机会在University College的电视上收看网球比赛,其间还有不少小伙伴和我一起看球——易雪灵、赵毅超是常客,还有牛雪妍学姐、吴志成以及蔡童,等等——无论我们是否支持同一方球员,总能为同样的好球而喝彩、为同样的激烈对决而攥紧拳头。


       周六晚上,我们乘飞机离开了墨尔本。在登机之前,我和团内的几名同学还在机场休息区的电视关注着女单决赛的进程(科贝尔打得真好,小威则有点发挥失常)。唯一遗憾的是,尽管我在飞机开始加速滑行的前一秒才关掉手机,仍然没有能够在比分板上看到决赛最后一分的归属,更没能看到一丁点儿的男双决赛。在万米高空上度过的那个夜晚,于我来说是不安和忐忑的,我在不多的清醒的时间里一遍一遍地想着,要是飞机上有网络能让我查查比赛结果该多好!


       不过,很多事情,大概是等候得越煎熬,结果出炉的一刻便越感欣喜吧。北京时间周日早上五点五十分许,飞机平稳降落在北京机场跑道上,我立刻打开手机,想查看比分板,第一个进入眼帘的却是来自吴凡的一条短信:“上飞机了的你应该不知道Jamie组合三盘逆转26.62.75夺冠,没有三连亚……另外,安迪虽然昨天口是心非说自己只刷比分板,但是今天还是去了。”后面又跟着一条:“这样你一下飞机就看到啦”。读完短信的一刹那,我感到自己被巨大的欣慰和感动几乎冲昏了头脑,有那么几秒钟,我的大脑仿佛完全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我透过舷窗望向冬季清晨北京的黑暗和沉寂,在尚未苏醒的静默中,只有机场跑道和航站楼的灯光星星点点地亮着。然后我就突然开始流泪,为Jamie的胜利、为吴凡的善解人意、为途中的担心和紧张、为两周之中所有的兴奋和辛苦、为梦想成真的释然。


       于我而言,这场旅行如同一场梦,我好想永远停留在那梦境里,但我必须在现实中继续前行。


 


       终于可以说一说为什么澳网是名副其实的Happy Slam了。以下部分也可以称作《澳网和号称要成为第五大满贯的中网其实是天壤之别的N个理由》。


一,票务。澳网的购票渠道规范,价格不贵,没有遍地的黄牛,甚至有官方的球迷倒票平台(但是据说只能原价交易,不能抬价或压价),而且在线购票可以选座,还可以为朋友预留邻近座位,并且有便捷环保的电子票(mobile ticket)选项,有智能手机即可使用。


二,饮食。墨尔本公园内提供诸多water fountain,有水瓶即可接取饮用水(据说中网前些年有免费补水处,现在却没有了,球迷喝水必须去店里买水和饮料);现场餐饮选择较多,价格仅比公园外购买略贵,而且味道都还不错(至少我觉得寿司挺好吃的,咖啡也算物美价廉)。


三,婴幼儿及儿童。在澳网观赛几乎从没听到过小孩子的哭闹声,而且很多小孩子都是抱着大网球和签名笔三两成群或者单独行动,没有大人跟随,却也很安全;现场工作人员及球员都对小孩非常友善。


四,场馆设施。外场场地和观众席条件适宜,并不过分简陋,外场候场及观赛秩序良好,而且不少外场也有鹰眼;大场馆后排座位也有很好的视野、能够清楚地看到比赛,最前排(除罗德拉沃尔球场MELBOURNE标志正上方的贵宾席外)也向普通观众出售,价格仅比后排略贵,鲜少出现前排座位无人的情况,企业包厢在球场的最高处,对普通观众的观赛体验影响降到最小;球场每个入场口处都会有“关闭您的手机”等温馨提示,还有小电视实时播放比赛,让等候中途入场的观众也能掌握比赛情况。


五,场馆外观赛。墨尔本公园里有一片比较大的下沉式草坪,上面摆放着许多桌椅,前方则有一个硕大的液晶屏幕,提供比赛直播信号(及官方解说),没有内场票的球迷也可以一边吃着汉堡喝着啤酒一边坐下来(或者躺在草坪上)欣赏比赛,和所有人一起欢呼,气氛非常热烈;在整个公园的很多角落都有细高型的液晶屏幕,滚动显示赛程、训练日程及比赛实时比分,方便球迷了解所有信息;即便在墨尔本公园外也可以看到比赛直播信号,只需走出电车站,到达公园门口,便可欣赏大门外大屏幕上的球赛,对正在排队买票但也很关心比赛情况的球迷是个不小的福利。



评论

热度(2)